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团学工作 > 志愿服务 正文

宁静致远勤学习志愿扶贫,高风亮节贮能量接力支教——记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悦

资料来源:      日期:2021年12月31日 09:27     浏览量:

    干净利索的短发,清澈睿智的明眸,套一身可爱的卡通小猴,活脱脱一位很有灵性的大四小姑娘,她就是陈悦,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18-1班学生,多次荣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陈悦生活照

    从刚入安理大校园时的开心、激动,还伴着点迷茫和懵懂,经历三年多为了内心的信仰而不断地自我激励、处处找寻大学生活的惊喜,到现在本可免试到985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却依然选择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荣宠不惊!

精神是指路明灯

    精神是人的灵魂,是指路明灯。在日常生活中,陈悦同学时刻关注时事政治,积极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开展的各类关于人文知识公开课或研讨会。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时刻践行“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恪守“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校园精神。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点点滴滴的学科实践中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勤奋是圆梦之法

    她深知唯有端正学习态度,辛勤付出才能圆自己高远之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是高效、快乐学习必不可少的要素。

    自踏入大学校门以来,她从未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始终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我。新的学习环境中,她发现大学学习相对高中较为自由,学习内容要广博的多,光学习书本的知识是不够的,很多课程离不开相应的学科实践或学科竞赛。除了图书馆、阅览室,她还合理地利用“中国大学MOOC、学习通、雨课堂和学习强国”等信息化学习手段给自己充电。陈悦同学大学期间不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她不死读书、读死书,学校运动会,乒乓球、拔河,跳绳比赛等经常见到她矫健的身影,体育综测总分获得97分的好成绩。

奉献是幸福之花

    平时热爱公益,乐于奉献的陈悦,把这次西部支教计划当成自己激励人生的重要机会,虽然全校只有六个名额,她毅然报名,只为奉献西部支教事业。经过紧张的面试、体检和多轮次角逐,她最终成功入选全国第24届,也是安徽理工大学的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

    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从1998年开始组建,1999年开始派遣,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志愿+接力”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服务。支教的宣言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陈悦同学平时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很喜欢和孩子们相处,这一次能够去西部支教满足了她的心愿,她相信支教西部的这一年充实的时光里,自己各方面能力一定能大幅度提升。

拼搏是攀高之梯

    陈悦同学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勇攀高峰,取得了好成绩:在“第十届安徽省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荣获国家三等奖、省一等奖;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届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五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七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在“安徽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百科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鼓励奖。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一名即将去支教的大学生,如何才能不忘初心,牢记支教使命,做新时代的领路人呢?

首先,保持阳光的心态。西部支教注定是充满挑战的人生考验。从物质条件上说,肯定和自己目前的环境有很大差距,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如何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包括文化、习俗等方面,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才是一大难点。只有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三观,才能做好支教的每项工作。


奉献西部支教事业(摄影:陈悦)

    其次,要敢于直面挑战。在充分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之后,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多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听取孩子们的想法,及时调整授课中的不足之处;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的思维模式以及进取的学习精神,让学习变成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向当地老师虚心请教,向其他优秀支教团成员学习。

    三是学会感恩。我们党执政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心存感恩之心,为西部、为国家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相信西部支教将是她人生最重要、最丰富的阅历。

    陈悦同学矢志不渝,谱写了一曲“宁静致远勤学习志愿扶贫,高风亮节贮能量接力支教”赞歌。

(撰稿、核稿:人文学院 王新林、吕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