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成趣,传承挑花之美 ——人文学院开展寻访“望江挑花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望江挑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三进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辉煌历史,为了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关心家乡发展,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在实践中增强能力本领,担起新时代青年责任,人文学院“望江挑花非遗文化”发展成就观察团近日在安庆市望江县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在望江挑花保护传承基地合影
青白素花,独特的挑花针法图案
望江挑花相传始于唐代,经典针法是正反都是“十字”针的双面挑,这种针法在外地很难见到,正反成趣,图案设置大多是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保持徽文化的特色以青白色为主,寓意一清二白。为了亲身感受望江挑花工艺的独特魅力,7月14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寻访望江挑花的省级非遗代表传承人汤彩霞老师。汤彩霞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望江挑花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发展状况,重点讲解了《福寿双全》、《八喜娃》、《生肖系列》、《姓氏系列》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挑花作品,还现场演示了望江挑花“挑、钻、游、织”的针法,构图精美、内涵丰富的挑花作品,仅凭一根针、一绺线刺绣,令人不禁感叹挑花工艺的智慧,引发了实践团成员对挑花的浓厚兴趣,加深了他们对望江挑花艺术的认知和大国工匠精神的感悟。
望江挑花省级非遗代表传承人汤彩霞老师介绍作品
汤彩霞老师现场针法教学
素雅古韵,匠心独具的传承人
望江挑花不仅仅是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更是传统文化。2006年望江挑花成功进入省级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正式成为国家级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入了解望江挑花的“前世今生”,7月15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纺织服装新城,拜访望江挑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世福老师。为了促进望江挑花的发展,王老师做了大量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编纂望江挑花工具书介绍挑花工艺,与服装厂合作推广挑花艺术,创建望江挑花展厅等,用挑花艺术家特有的敏锐思维、真挚的热情、灵巧的双手,探索出产、学、教相结合的新路。在采访中王世福老师特别提到:“望江挑花未来的发展需要依靠年轻人,望江挑花工艺急需设计人才,望江挑花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新鲜力量的注入,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去传承,去创新,去发展。”
望江挑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世福老师介绍挑花历史
王世福老师接受访谈
经纬生花,挑花女的产业脱贫
望江挑花是流传在望江县鸦滩镇境内的一种家庭手工技艺,而望马楼村是鸦滩挑花的发源地,村里的绝大多数中青年妇女都熟练挑花工艺。为使挑花工艺更好地传承发扬光大,拓宽村民脱贫致富途径,做大做强挑花产业,在国家财政资金重点扶持下,在望马楼村创建了“挑花女之家”。为了更全面了解望江挑花,7月15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鸦滩镇望马楼村,在望马楼村的挑花专业合作社的展厅,团队成员看到了有百余年历史的望江挑花藏品和记载望江挑花的报刊证书等部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挑花女之家”认识了一群正在工作的“挑花女”,再次感受到了望江挑花文化的千年传承与发展的深厚底蕴。
望江挑花市级非遗代表传承人陈杏珍在挑花
团队成员跟着陈老师学挑花(摄影:汪应康祖鸿宇)
望江挑花是望江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望江挑花三分传承,七分创造,有规有矩,千变万化。“望江挑花非遗文化”发展成就观察团将进一步梳理实地走访调研的成果,撰写调研报告,制作短视频作品,为传承“望江挑花非遗文化”建言献策,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核稿:周雪晴 徐畅 应铭 刘伟豪、周雪晴)
Copyright © 2021-2022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泰丰大街168号 电话:0554-6668017 邮编: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