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做舞台——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李军生老师
“不少人喜欢打这样的比喻: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认为这个比喻有点消极,应该改成: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在育人。教书,是我的职责;育人,更是我努力的方向。”这是去年李军生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在全校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片断。
二十余年来,李军生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提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李军生,无论是听过他课的同学还是工作中的同事无不竖起大拇指。在他的课堂上,气氛总是十分活跃,原本枯燥的政治理论课,在他的讲解中变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而这样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背后必有倍加艰辛的付出。
北校区教室管理科的赵师傅经常看见这样的场景: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经常在中午看见李军生老师吃碗泡面以后就靠在教师休息室的椅子上打盹。李老师说,这是为了节省路途中的时间,为上好下午的课在体力上作好准备。课前的精心准备,认真备课,详细书写讲稿,领会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分析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针对其中的疑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是李军生老师每次上课之前必做的工作。
每次上课,李军生老师总是提前到达教室,和学生进行课前交流,了解同学们听课的效果以及学习中的困惑。教学中,他总是另辟蹊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充满新意。例如,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时候,针对枯燥的理论教学,摒弃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采用“大事不虑,小事不拘”的教学方法。讲到关于“党的一大”的内容时,会议的那些与会代表是事实,毋庸置疑,这就是大事不虑;然而,关于会场上的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却是可以想象发挥的,这就是小事不拘。对于李军生老师这种“大事不虑,小事不拘”的教学方法,采矿工程09-1班王庆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在未听李老师的课以前,我感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种理论课肯定很生硬、乏味。但在上课的时候,李老师丰富的想象,风趣的语言让我们听起来很有味道,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还经常会出现“舌战群儒”的辩论战。只要是同学们针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他一定会留出合适的时间让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政治与行政学专业10-1班的李小龙对此深有体会:“我们在学习《政治学原理》课的时候,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我们班同学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李军生老师就采用“辩论赛”的方式让我们各抒己见,与那些与自己有不同观点的同学之间进行辩论,最后再“辩”吸是非。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们觉得听李军生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
对于相对比较枯燥的理论课教学,李军生老师积极钻研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中应该注重三个联系,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并运用“浅入深出”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教会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教会学生区分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教会学生掌握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让同学们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也能收获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李军生老师的这种沟通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市场营销专业09 -1班的王宁这样告诉记者:“每次上课,李军生老师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用生活中的实事解释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启发我们去思考。听李军生老师的课,我们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同时还懂得如何学以致用。”
天道酬勤,李军生老师凭着严谨的教学态度、高超的教学艺术深受其他教师和广大同学的好评,尤其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每学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测评,他的得分都在同行教师中名列前茅,在学校的教学评估考核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2009年3月,李军生老师获得全国《评师网》网上评选的“全国百佳教师”(排名第38位,安徽省高校唯一一人)。同年,又荣获“安徽省十佳教师”殊荣。
从走上教坛的那刻起,一路走来,李军生老师把三尺讲台做舞台,始终勤勤恳恳教书,兢兢业业育人。提及今后,李军生老师坚定地说“走上讲台的那刻起,我就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做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今后我还会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Copyright © 2021-2022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泰丰大街168号 电话:0554-6668017 邮编:232001